广东新闻网

整合军地资源 筑牢安全防线 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倡议发起“国家军地应急救援总队”

2025-09-01 17:13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763

为全面提升国家应对复杂灾害的综合能力,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破解当前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瓶颈,近日,由军地管理总平台、《军地·智库》内参、君合科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华戎军民融合装备新技术发展基金会、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长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院、青岛晟途应急保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长三角智慧城区发展研究院、海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跨介质应急系统应用研究中心)、山东鲁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西游记文化产业创意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十家权威机构与领军企业联合发出倡议,呼吁共同发起成立“国家军地应急救援总队”, 围绕军地协同发展七大课题的五年计划,构建“平战结合、智慧高效的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总体目标,聚焦七大重点领域,通过系统规划、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军地协同应急救援能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需求,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直面挑战:应急体系亟待“升级换代”

倡议深刻剖析了我国当前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灾害风险呈现出“交织叠加、多点频发”的复杂态势。

现在,应急体系仍存在诸多短板:基层应急救援覆盖率不足40%,专业人才缺口超百万。尤其在应对超大规模、复合型灾害时,传统模式暴露出信息不畅、力量分散、资源调配不灵等弊端,严重制约了救援效率。倡议建立一个‘神经中枢’式的指挥体系,”,“通过打破军地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体制障碍,实现源数据共享、力量统建梳理,从根本上提升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核心构想:打造“军地一盘棋”的救援新格局

倡议系统阐述了“国家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的核心构想与工作机制。该总队的组建,是“军地应急统建”理念的系统性实践,其核心在于贯彻“军地一盘棋”思想。

将军队高效的组织动员、快速反应和重型装备优势,与地方熟悉社情、网络健全、动员基础深厚的特点深度融合,形成“1+1>2”的救援倍增效应。

在具体运作上,倡议提出构建三大核心系统:

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气象、地质、交通等多源数据的实时汇聚与智能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依据,显著压缩“黄金救援”时间。

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对军地分散的救援力量、装备物资进行统一规划与调度。可探索建立政府储备、部队调用、定期补充、军地共管的救援装备保障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精准投放。

联合指挥体系:设立军地联合指挥部,明确责任划分与协作流程。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指令畅通、步调一致、高效协同,实现军地救援力量的统一指挥和协调联动。

创新亮点:智慧赋能与人才保障双轮驱动

此次倡议的一大亮点,是强调“智慧应急”与“人才战略”的双轮驱动。倡议书明确提出,总队将紧跟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的发展,大力推广AI辅助决策、救援机器人、无人机侦察等智能化应用。

推动应急救援向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同时,通过常态化的联合演练和广泛的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倡议特别关注退役军人这一宝贵资源。通过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就业平台,既能充分发挥其忠诚可靠、纪律严明、技能过硬的专业优势,又能为军地应急总队构建一支稳定、高效、充满战斗力的核心力量。

这实现了人才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走开训练基地与地方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路子,能加大军地融合育人才力度。

实践基础:军地协同的探索与成效

军地协同应急救援并非全新概念,通过建立军地互通的保障模块、研发军地共用的高热量口粮、编织军地兼备的应急救治网,有效解决了部队保障中的运输投送难、医疗救治难等问题。

坚实保障:政策、资金、监督三位一体

为确保倡议能够落地生根、行稳致远,发起单位们已规划了清晰的保障路径。

政策上,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国家国防动员体系重点工程,获得顶层设计支持,按照军地一体、决策权威、指挥高效的原则,健全指挥协调机制

资金上,设立军民融合专项基金,并实行财政分级负担机制,确保投入的持续与稳定。

监督上,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每年开展实战化绩效考评,确保总队的建设与运行始终聚焦于提升核心战斗力。

“国家军地应急救援总队”的发起,是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是深化军民融合战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随着倡议的发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智慧、更加可靠的国家安全屏障正在蓝图上徐徐展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胡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广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